PT. Budi Texindo Prakarsa成立的历史
PT. Budi Texindo Prakarsa是一家从事纺织服装行业的企业,于1995年在万丹省西冷县成立。凭借目前超过800名员工,PT. Budi Texindo Prakarsa已成为本地和出口需求的高质量棉纱供应商之一。然而,这种发展也带来了巨大挑战,尤其是需要从国外进口主要原材料的问题。
使用PLB前的进口挑战
在了解和采用保税物流中心(PLB)设施前,PT. Budi Texindo Prakarsa在进口过程中面临诸多障碍。其中主要包括:
1. 行政流程冗长复杂
每次进口时,所有入境货物都必须立即办理清关手续。这使得行政负担加重——从文件准备到在货物出港前支付大额进口关税和税款。
2. 等待时间导致生产延误
由于行政和官僚流程冗长,已到港的原材料常无法立即使用。货物滞留数日甚至数周,导致生产线受阻。这造成财务损失和市场机会流失的风险。
3. 高营运资金压力
在传统进口体系下,企业必须即时支付进口关税和税款,即使原料尚未投入使用。这导致大量资金需提前支出,公司现金流常受影响。
4. 港口仓储成本
因清关耗时,货物常积压在港口仓库。仓储费(Storage)成为相当可观的额外负担。
这种状况促使PT. Budi Texindo Prakarsa管理层寻求解决方案,以实现更高效的原材料进口流程,同时不影响现金流且符合政府规定。
初识PLB设施
2017年,印尼政府开始推广保税物流中心(PLB)作为国家物流系统的新突破。PLB允许工业企业在特定期限内存放进口货物,而无需立即支付进口关税和税款。
PT. Budi Texindo Prakarsa管理层从中发现重大机遇。参加海关总署举办的相关说明会后,公司正式通过与指定PLB运营商的合作开始使用该设施。
企业获得的PLB效益
使用PLB设施五年多来,PT. Budi Texindo Prakarsa切实感受到相比传统进口体系的诸多优势。
1. 生产顺畅性
通过PLB系统,进口原料可直接进入PLB仓库,无需立即完成全部清关手续。公司按生产需求分批提取货物,确保生产线不再受行政延迟影响。
例如当美国进口棉花到港后,货物直接转运至Cikande的PLB仓库。公司可从仓库按需提取,这种模式使得棉纱生产保持稳定,无需等待整个清关流程完成。
2. 营运资金效率提升
最显著的效益体现在财务方面。通过PLB,进口关税和税款仅在货物出仓投入生产时支付,而非货到港口时支付。这意味着企业可延迟付款,维持资金流动性。
原本到货时需支付大额关税,现在可根据需求分期支付。这让公司在现金流管理和投资规划上更具灵活性。
3. 仓储成本降低
通过PLB,货物无需长期积压在高价港口仓库,可直接转移至PLB仓库。
公司记录显示,仓储成本较之前节约达10–30%。这种高效性显著提升了产品竞争力。
4. 优化库存管理
PLB允许企业灵活管理原料库存。货物可免税存储长达三年,为长期生产规划和应对全球原料价格波动提供战略空间。
5. 原料来源多元化
借助PLB,企业更有信心同时从多国进口。由于无需预付大额资金,PT. Budi Texindo Prakarsa实现了供应商多元化。这既保障产品质量,又降低单一供应商依赖风险。